余生皆假期

读书、看电影、育儿分享。也写些金庸同人。

那位宫崎骏的好搭档。高畑勋读后感。


“就像聆听莫扎特的音乐,不管你如何喜欢,或同谁一起欣赏,总有那么一些画作,你无论如何不愿开口对它有所置评。光是一直瞧着它,将眼睛和心灵托付给它,便已足矣。就算有点什么感触,也无法置换成完美的言语。我没有那种能力。”

在评价荷兰风俗画家——代表作品如《倒牛奶的女仆》《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》等的维米尔时,高畑勋这样说道。

这让我想到陶渊明的一句诗: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高畑勋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元老之一,曾发掘了宫崎骏、久石让,他的电影我曾看过《萤火虫之墓》《我的邻居山田君》《辉夜姬物语》。

犹记得看《萤火虫之墓》时,那种心酸和悲戚。片子一开始用的就是一个死去小男孩的叙述视角。孤苦伶仃的小兄妹四处流浪,他们的悲剧命运叫人不忍目睹。

当战争遭遇纯洁可爱的童心,碰撞出的毁灭性与悲剧感无出其右。

就如同前些年那具伏尸海滩的3岁叙利亚男童,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震撼与哀恸。

而《我的邻居山田君》给我的印象是断篇式的,它承袭了日本人擅长的温情而又日常的平民叙事,用十分简约的漫画线条,勾勒出生动的人物情态。

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零零星星闪现的幽默感,幽默感有时体现的是一种绝妙的视角。

而《辉夜姬物语》是他一部倾注心力的大作,耗时耗力,拖延工期,结果票房却惨败,给高畑勋的生涯以巨大打击。

但这部取材自日本古老民间传说的片子本身却是很好的。高畑勋将《竹取物语》这个简单的故事改编得丰满、生动又具人情味,在影像表现上又非常风格化。

很喜欢影片一开始对于竹林自然的描绘,让我联想到高畑勋本人也十分喜欢的上海美影厂的经典动画风格。

作为日本动画界翘楚的高畑勋,对于世界经典画作自然是十分有研究的。《一幅画开启的一个世界》就是他品评画作的专栏文字,近期被国内译介了过来。

从书店邂逅了这本书,也邂逅了一幅幅有意思的画。

一幅画是一帧静止的图像,而高畑勋能延展开来,形成一个蕴藉丰富、余音袅袅的世界。

高畑勋1935年出生于日本的三重县伊势市,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文科。他从小就从毗邻的美术馆里接触了大量的西洋绘画,甚至对他来说,西洋绘画是比本国绘画更早的艺术启蒙教育。

当然,在这本《一幅画开启的世界》里,除了谈及大量的欧洲绘画,高畑勋也谈了身为“日本艺术之母”的中国画。比如宋徽宗工笔细绘、精致典雅的《桃鸠图》,还有他奉为心头至爱的中国宋代瓷器。

令人赞赏的是,他在比较日本与中国艺术的过程中,所持心态非常开放,并不以狭隘的民族化自居。比如他看了《沧海图》等中国明代画作,方才感叹中国绘画的无所不包、应有尽有,“心生敬畏”。

因为他这才知晓,被日本奉为民族瑰宝的葛饰北斋的《神奈川冲浪》里头,为东西方世界所叫绝的关于“惊涛飞沫”的表现,并非日本独创。

在高畑勋的文字里,展现的是对这些艺术作品不分国别、不带偏见的、纯然的热爱。

我比较喜欢的篇章有他对于伦勃朗画作的描写。他选取的是一幅伦勃朗并不太为人知晓的作品《桌前的提图斯》,提图斯是伦勃朗唯一一个长大成年的儿子。在这幅画中,伦勃朗像一个极其敏锐的相机镜头一样,捕捉到了儿子一瞬间流露出的神态——他拿着纸和笔,仿佛若有所思,精神又有点游离。这个十四岁的少年,仿佛是个温顺听话的孩子,又有着一丝纤弱与神经质。

在某个美术展上,高畑勋看到了这幅尺寸并不算大的画作,被它直击灵魂的逼真性所吸引,如同钉子一样,钉在了这幅画作前,久久不愿拔腿离去。

在文章中,高畑勋分析了这幅画的创作手法和技巧,包括它对光影的处理,对观者心理的暗示。

他写道:“只要不停地观看下去,用我们的视线与绘画持续碰触,被它环抱,就会沉浸在一种充满慈爱的‘亲肤交流’的独特愉悦之中。浏览复制品很难获得这份快感。因此,我才渴望一次又一次地站在真迹前。”

在画作之外,高畑勋还写了画中人提图斯的命运和作者伦勃朗的命运。伦勃朗在提图斯不同的年龄段多次给他作画,画作如同生命的截图,照见人物的处境。27岁时的那幅画已露出天不假年的迹象,果然不久便英年而逝。

孤独的画家也在不久之后告别人世。

我还喜欢他写弗朗兹·马尔克,尽管我之前并不熟悉这位德国画家。高畑勋写这位画家的作品和他的经历,他对战争、对欧罗巴精神的忧患,引用了马尔克的书信文字,深入他的心理,非常动人。画家的战死,作品的失踪不见,都令人唏嘘。

我也喜欢他写的画家高更。高畑勋如此评价高更的《海边的布列塔尼少女》:“仿佛一张抓拍的写真,捕捉到某种日本孩童失去已久的东西。严寒的海边,少女们连木鞋也没穿,光脚站立,硕大皴黑的裸足踩踏着大地,人类生活于天地自然之间时那份原始的彪悍、勇猛及脆弱,被永远定格了下来,感动着我们。而我们,置身于几乎将地球毁坏殆尽的文明巅峰之上,面对眼前一丝不挂的女子,是否能够问心无愧地坦然回望?”

世界上只有少数的人,既具有敏锐的感觉能力,又能够将感受付诸言语。高畑勋就是其中之一。

尽管在吉卜力,他的光芒总被宫崎骏盖住,还有人评价他缺乏“大师的傲慢”——所谓的“大师”,经常为了传达某种内心的理念,使用并不友好并不亲近的表达方式——因而与大师一步之遥。

但读他的文字,时时可以感觉到高畑勋的广博与厚度,还有他的思考与关怀,既具有学者的眼光,也时时散发艺术家的气质。相比较而言,这样的导演,在我们国内又能有几人?


评论(1)

热度(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