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生皆假期

读书、看电影、育儿分享。也写些金庸同人。

先做好自己,再做好父母

出差,对于一个天天要带娃,负责一大堆吃喝拉撒的妈妈来说,应该说是放飞自我的美事了。尤其没有繁重紧迫的发稿任务的时候。

来到杭州凑热闹参加一档综艺节目,遇到同屋的一位姑娘。年纪轻轻,事业上已经颇有成绩。她是东北人,很热情,也很泼辣,和她聊起来,我觉得很有收获。

特别是在育儿方面的。顺手快速地记录一下。

她自己没有孩子,但聊起她的父母,带着份甜蜜的炫耀。他们一家三口人,一年聚在一起的时间很少,但都知道彼此牵挂着,彼此爱着。

前几天过生日时,她爸爸发了一条朋友圈,祝女儿生日快乐。她留言:第一,自己的生日不是那一天;第二,爸爸贴的照片,有一张不是自己。“哈哈,看来,我们父女之间真的太久没见面了!”

她形容她爸爸,有点东北老爷们的大男子主义,在家里很少干家务,有一次她和妈妈都不在家,他和滚筒洗衣机较起了劲,不会操作,打电话给女儿,她给他说了一大通也说不清楚,只好打电话给维修服务的。后来工作人员来了,说进水龙头没开。

但她爸爸对妈妈很好。有一次姑娘发生了车祸,父亲只好来照顾她,一边照顾,嘴里还一边唠叨抱怨:“女儿啊,这本来可是我抽出来陪你妈妈旅游的时间啊。你看你,又给我占去了一半。”

在处理三人关系时,父亲总是坚持: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。“你妈成为你的母亲之前,她先成为我的妻子。”他对女儿说。

虽然爱老婆,但东北人的爱经常很粗鲁。“比如我妈摔倒了,他张口就是:你是不是傻啊,傻啦吧唧的,怎么别人不摔就你摔。”

她妈妈的风格也与此一致,心很大。“有一次我爸爸去海钓,海里的鱼不像河里的鱼,劲儿特大,有一次他给鱼拽到了河里。我妈第一件先做的事情是,马上给我打电话,给我哈哈大笑,形容正在往船上爬的我爸的狼狈样子。我爸就抱怨,shabi老娘们,也不拽我一下。”

她爸爸既宠妻,在家不怎么干活,很咸鱼。他的理论是:一年之中,只要把握好老婆生日、结婚纪念日等两三个重大节日,你就能在家当一整年的咸鱼。

——这蛮有道理,其实女人很好哄,只要知道男人有这份心,就很容易甘心付出。

但是他父亲在外扛得住。除了能赚钱养家,在文艺方面也很有特长。会拉小提琴,还会其他乐器,也写得一手好文字。旧时家里经济困难时,有一段时间还是靠着文字谋生的。

姑娘的母亲从小也是忙于自己的工作。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时时看着她。母亲会做的菜,反反复复就是三样,不吃,没人来催着她吃。

母亲不会对她过度保护。比如家里饮水机的热水龙头,只提醒她一次“烫手”,如果她以后去碰,她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“有些父母把家里都铺上地毯,把一些边边角角都包起来,弄得特别安全,但其实,孩子有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。”

从小父母都把她当平等的人,也因为忙没人带,经常带着她去开会,让她帮着干一些大人的事情。比如订个文件什么的,她觉得帮助了父母很有成就感。

她问“为什么杯盖子合紧了就打不开”,父母会为她解释一大套大气压强的道理;还有比如她问“火车轨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”,父母也会给他解释铁轨之间的结合的理论。

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,父母还曾带着她一起去卖菜,在卖菜中学算术。她还曾编织小狗笼来卖,在这过程中,锻炼了很强的几何思维的能力。

小学时她成绩很差,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,父母经常接到老师的投诉,但他们不以为意。父亲有时候觉得作业无聊,就帮助她变换着手法写一些。

到了五年级的时候,姑娘的能力爆发出来,成绩一下子飞跃。

如今的育儿书上都写:孩子不能打。但我又发现了一个反例,可见这并不是一条死的定式。

姑娘从小到大是挨打惯了的。她自己对这也很坦然。东北人本身就很暴,打完就完了,也不记仇。“打的一个重要作用,是让孩子知道敬畏,有挫折意识。生活本身就充满坎坷,没有那么多公平可言。孩子必须接受更多的挫折教育。”

但她回忆起来,自己挨打很少因为作业、学习等原因。更多的是道德上的,比如我不尊重服务员,说到的事情没做到。“还有练琴,弹错一个音符就挨打一次。你知道,我弹错的,可不是一个,经常是一长串。但琴是我自己要买的,即便挨打,我还是想弹。”

她的父母,总是让她自己拿主意。包括学什么兴趣班之类。她想学的,就不惜代价。她不想学的,不逼她。

她小时候想去夜店,父亲就开着车送她去。不放心她的安全,就在外面等她,有一次等到三四点,接她和她的同伴。她领略过滋味,并不十分喜欢,后来也就不怎么去了。

“父母总是支持我的决定。虽然有时候我的决定,连我自己也觉得不是很靠谱。”

2015年,姑娘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时,忽然决定离开北京,去外地支教一年。我问她原因,她说当时是为了一个男人。

她的父母没反对,去农村就农村呗。男人靠不靠谱,她自己最终会发现。支教的经历也很好,但她后来又回到了北京。

她一个人去旅游,有的地方有点乱,父母也并没有怎么反对。她一个人背一个背包,穿一身衣服,也不做攻略和计划。去到一个城市,住青年旅社,和他们分享去哪儿玩,甚至分享一些衣物。

但父母总是有办法让她感受到爱。比如她心情躁郁,爸爸就陪她一起去钓鱼,并且找好地方,开着车到山里。爸爸对她说:钓鱼这件事可以让人放松——并不是你什么事都不干,躺在床上,就能放松。而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,比如钓鱼时盯着浮子,你才是真正的放松。

“一定要让爸爸带孩子,我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玩游戏,互相怼。爸爸还带我去农村一起抓蛇。爸爸带孩子虽然粗心大意,但是爸爸的思维,真的和妈妈不一样,你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逻辑。”

姑娘独立自强,她说从小父母都是她的榜样。他们对自己的要求,和对她的要求是一致的。从来也没把自己的各种希望要求强加于她。父母教她的,始终是:先做好自己,再做好父母。

她的爷爷也是她的榜样。爷爷是一个读书人,很有理想,也很务实,读完大学,回到农村工作了一辈子。教乡里人读书,在乡里办学。

“我觉得自己也有点家族使命。在他们的基础上,我也要往前再走一步,也为我自己的孩子,做一些更好的积淀。”

评论(1)

热度(4)